摘 要
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,其研究背景源于当前我国区域间、城乡间及群体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实问题。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其实践路径,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,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框架,并选取典型地区进行案例分析。研究发现,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机制,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与公平性。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多层次治理模式的均等化路径,强调中央与地方协同作用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,同时构建了评估均等化水平的指标体系,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。研究结论表明,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需兼顾效率与公平,注重制度设计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,最终实现全体公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目标。该研究为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,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。
关键词:公共服务均等化 资源配置机制 多层次治理模式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评估指标体系
目 录
摘 要 I
一、绪论 1
(一)研究背景与意义 1
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
(三)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
二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 3
(一)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界定 3
(二)公平与效率的理论框架 3
(三)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4
三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挑战 5
(一)区域间公共服务差异分析 5
(二)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问题 5
(三)制度与政策层面的障碍 6
四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路径 7
(一)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 7
(二)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 7
(三)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8
结 论 10
致 谢 11
参考文献 12